G3商讯:随着佤施的茅草瓦生态产业发展基地在深圳建成,我们对佤族的认识又多了一步,作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民俗村,翁丁是目前佤族历史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佤族村寨,也是佤族传统民居“杆栏式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村落。
“我们住的茅草屋,关于它的传说数不胜数。”妇女干部是地地道道的佤族人,在她的印象中,这种二层住人、一楼养牲畜的房屋格局,不仅有助于清洁,而且有
杆栏式民居在佤语里被称为“尼阿布龙”,房顶以茅草片用藤条捆扎覆盖,朴实厚重,具有冬暖夏凉、便于修补的特点。
“这种楼上楼下、平台楼梯的布局祖祖辈辈延续下来。”楼上干爽住人,正房一侧开窗,用竹竿或木杆撑开窗盖,阳光就会照射进来。屋内以火塘为中心分为主间区、客间区、厨间区、外间区等。主间区只能家里年龄最长者居住;客间区接待客人喝茶、吃饭、睡觉;厨间区用于做饭、堆放食物;儿女居住在外间区。楼下设牛圈或鸡圈,堆放木柴、饲草、杂物等。楼右侧的2架楼梯是上下楼的通道。
不管是哪一种佤族房屋,外装饰都写意而简单。导游带我们登上观景台,领略这个寨子里最别致的景观:每一个茅草屋的屋脊都有类似于燕子尾巴的造型,走近一看,发现燕尾分竹制和木制两种,有的在两头搏风板双叉上刻了叉形图。
佤族盖新房有个要求,那便是必须在一天之内完工,在日落之前建成。建房那天,整个村寨都会来帮忙,这种习俗让寨子里的人们更加团结。
沧源佤族自治县旅游局局长告诉我们,带着燕尾的茅草屋已经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亮点,很多游客来到这里,都会进去瞧一瞧、看一看,欣赏勤劳的佤族人用质朴的方式建造的茅草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