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金融科技(Fintech)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第一大金融科技市场。金融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在新科技与专业性中寻求平衡与发展,融金所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探索与创新也得到了行业内外的认可,影响力与日俱增。为此,全国权威财经媒体《证券时报》对融金所董事长孙明达先生进行了专访,特别报道了融金所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与成果。
《证券时报》创立于1993年,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全国著名财经证券媒体,是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中国保监会指定披露保险信息、中国银监会指定披露信托公司信息的媒体。
《证券时报》专访全文如下
互联网金融下半场:金融科技重构未来行业生态
证券时报记者 李明珠
2017年可谓金融科技爆发元年,从互联网金融切换到金融科技,随着监管靴子的落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方向也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的势头重新布局着金融生态,技术在改变金融业态的同时,成为新一轮的“兵家必争之地”。
高盛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金融科技企业正在重塑中国消费者的支付、借贷、投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金融科技企业满足了中国消费者那些无法被传统金融机构满足的金融需求,一个新的利润池正在被创造。从2013年到2016年,网络借贷总资产增长了36倍,从40亿美元到1560亿美元,但是相对中国庞大的金融系统,其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不过0.8%。
事实上,和传统互联网金融平台相比,业内很多公司做的仅仅是将借贷业务网络化,离科技还相差很远,互联网金融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的内涵已经有新的变化,对金融领域的管理和应用,它的范围也在拓宽。以往金融向左、科技向右,互联网金融打开二者融合的开端;人工智能正成为改变整个互联网产品形态的技术之手。
“从大数据的角度而言,量化的风控模型带来早期风险预防,融金所平台通过围绕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车贷业务GPS的应用上客户每日的行动得出的数据,从其中提炼出有用的数据,来给出一个人综合的授信评价,而且用极为简化的客户数据,建立客户预期数据仓,利用现有客户和仓值客户数据对比,通过比较得出未来该新客户产生的风险有多大。”孙明达说。
中央财大金融学院院长李建军在近期公开表示,互联网金融毕竟是依托技术,金融的本质围绕着跨级配置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围绕这些来设计,本身其实也是一个技术问题,要好好解决的话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持。
大型平台的布局也是各有侧重,如京东金融,面对未来金融数字化、金融科技化的需求,将持续打造数据驱动下的三种核心能力,包括用户匹配、需求匹配以及定价匹配能力;蚂蚁金服倚重的则是自身擅长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并开发出了引以为傲的CTU智能风控大脑,基于阿里体系涵盖的用户电商消费记录、旅游消费记录、以及加油消费记录等数据,作为评估用户信用系数的依据。
根据孙明达介绍,以前仅靠身份证明、住址证明、银行流水等单一的几个指标,来对客户获取判断的方法已经不太适用了,一切可以提供的资料都有造假的可能,现在更多的是需要收集相关字符串数据,“比如爬虫技术,看似简单,但从科学角度来讲,5个量化模型显示,对于一个人的信用提升就有判断帮助,有16个~26个维度是够用的,而且行业很大的一个转变会是未来针对同样的产品每个人的风险定价不一样,而建立风险定价体系就必然包含了金融科技的力量。”
孙明达认为,单一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生存能力在下降,必须构建行业发展的生态链,寻求更多对外的资产管理服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完全实现去中心化,把耗损成本降低,通过后端的大数据风控技术、区块链技术不断的把客户进行分解吸收过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qi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