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敏 刘辉
一首“青青的骆马湖”唱遍大江南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湖滨新区也因此成为苏北最为有名的游览实地。
也许因为这秀美的骆马湖,钟灵毓秀,走出一批批优秀的文人雅士。
今天我们要拜访的是一位很有声誉的实力派书法家王云志先生。
我们轻轻地敲开先生的门,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古人形容刻苦学书,往往用“池水尽墨”、“退笔成山”来形容用功之深。当我们踏进王云志老师的客厅时,对古人的这两个词语,才有深深的体会。
一进王老师的家,就感觉和一般人家的客厅不同,偌大的书橱,占据“半壁江山”,屋子里除了两个巨大书架之外,就是一张大案子,上面还堆放着已经写好的书法作品,因此屋里显得比较拥挤。但是很温馨,很有书香气。
寒暄几句之后,我们很快就进入主题。我开门见山,问:“王老师,你是怎么喜欢上书法的?”
“天生的”,他微笑着说,“有些爱好是后天熏陶,有些则具有先天性。我爱上书法,更多的是后者。当然,这与老师的鼓励,也有很大的关系。”
“小时候家里穷,学习书法可以说是一种奢望”,王老师回忆小时候学书经历,感叹说,“主要是没纸没笔,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自己制作,用苘毛扎笔,用黑砖当纸。每天写到手臂发酸才罢手。”
听了王老师的话,我们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是啊,在那种情境下,能把自己的爱好坚持下去,是需要多大的意志力!
接着,我们谈到王老师的书法师法问题,王老师说:“师古。书法不师古人难成气候。”
为什么师法古人?王老师进一步阐释说,文字的创立,是人类从愚蒙时代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古人创造了文字,同时,文字,尤其是我们的汉字,也创造了人类,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个性。古人对文字是顶礼膜拜的,那种虔诚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技法变成了文化的积淀,因而,不学古人就等于抛弃了文化的精髓,是学不成或者说学不好书法的。当然,只尼古,也不对。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也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那么”,我们转换了话题,“书法品种繁多”王老师主要精于那种书体呢?
“小时后因为经常找不到纸笔,每得到片纸,如获至宝,所以不敢随便乱写,总是一笔一笔认真书写,久之,养成习惯,楷书就成了我的主攻方向。”
他接着为我们介绍他的“取法”经历,从唐楷入手,对颜真卿,欧阳询书法用功特别多,在两位大家的作品中,又对《颜勤礼碑》、《九成宫碑》用功更深,临习不下千遍。对隶书,行草,也都作了深入的学习。从汉至晋,从宋至元,广涉博取,真可谓“业精于勤”啊!
接着,我们请求王老师展示他的学习成果。
2004年——中国“艺术之星”书法大赛金奖,全国“华腾杯”大赛金奖;
2005年——“爱我中华”世界华人书法大展银奖;共庆中华民族大团结喜迎新春展银奖;
2006年——全国“和谐杯”大赛一等奖;
2007年——首届“人文杯”奥运之光中国书画邀请展优秀奖;
2008年——首届奥运书画杯书法作品优秀奖;
2009年——建国60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展金奖;江苏省书法艺术教育“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0年——“金玉杯”全国首届诗书画银奖;
2011年——首届中国红色经典“特等奖”;
2013年——入编《中国艺术名家传》;2013年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2017年,潜心钻研教学,创立单圆田字格,申请获批专利,成为全国第二个拥有此项殊荣的教师。
看着这一串串丰硕的果实,我们由衷表示敬意!
王老师书法欣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