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福民,字生缘,号逸翁、东桥。画室松阳轩。1951年生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济宁市美协副主席。作品曾多次参加文化部、中国美协等单位主办的展览并获奖,多年来本人作品在美术杂志及美术报等刊载作品数十篇。绘画内容涉猎国画山水、人物,近年来主攻山水,本人早年曾拜著名画家傅星伯先生为师学习水墨画,现师从龙瑞先生,为北京凤凰岭书院名师助教班龙瑞工作室画家,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创作院画家,北京伯通书画院驻馆画家。
丹青叙语(仙福民文)
我喜欢古人诗词的意境,李白诗的浪漫、杜甫诗的深沉、王维诗的清幽、苏轼诗的豪放、理解品味后融入我的山水画中。借鉴诗的言简意赅,取舍夸张,韵味含蓄之特点,抒我情怀。画面求笔墨简率天真、高旷空灵、轻松自然、或山水雄浑激荡! 又将高人圣士,渔翁牧童等点景于画中,或空山访友,或长啸竹林,或渔舟晚唱,或书斋诵读,或茅庐阔论,或临泉对奕,或松下鸣琴,或笑谈河山……
余喜散淡,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又嗜游山林村野、峻岭瀑溪,看日出月升、云卷云舒,领略山川之后更感古人诗中境界何等高妙!这种感受使我每每捉笔之际亦觉自身游于画中,悠悠然如入仙山境地。
浅论诗画同源(仙福民文)
诗画同源是心源,画为心画,诗为心声,或豪放或婉约,或平淡或绮丽,均同理同情, 自唐代王维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那时起历代画家、诗人 便似乎有了一个明确的约定——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情。无论是诗句中“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豪情万丈与宋代高耸峻厚,苍渾雄伟的山水画,还是“小轩窗正梳妆,”“人闲桂花落”的委婉清丽,表现金戈铁马和小桥流水人家诗与画作品都体现了“诗画本一侓,天工与清新”。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亡国之悲,离别之恨也促成了象八大山人那种悲怆山水与蒋兆和先生“流民图”旷世画作。宋代张舜民曾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 诗中画,画中诗,可望、可游、可居、可思,可赏心、可悦目,将自我与诗中、画中,抒发胸襟,卧游千里,如梦如幻!赏诗者、观画者亦能得到精神寄托。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这乐而忘忧境界,超凡旷达情怀,同是诗人、画家所应具备和追求的。“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临春风浩荡遐思,入夏荫悠闲情怀,秋夜赏万古明月,隆冬仰宇宙飞雪。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皆画者、诗者寄情自然,品味生活,历练意志之必不可少,同是得到心灵满足,画以形媚道,诗以情感人异途同归,读者诗者皆通过诗与画得到释怀。诗、画皆贵含蓄,与生活若即若离,惚兮恍兮,诗中写景绘画取象皆在似与不似之间。“犹抱琵琶半遮面”,曲径通幽皆是中国文化精髓和国人传统欣赏风格。画中、诗中体现出的都是文人情操、情怀.画者博览诗文以求外功,而诗者又往往挥毫泼墨,体悟画中互相参悟相得妙境。触景生情,言情写照,天人合一,重气韵,求神似,画者、诗者心灵相通,光风霁月,珠联璧合。千百年来诗与画互相融会贯通,今日画家诗家更应互相借鉴,继承发展这一中华文化魁宝。
联系电话:13863768469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枣乡八月》此幅作品2004年参加中法友好文化年活动,在北京、巴黎两地展出
春江水暖
古寺钟声
蒙山写生选
牧童归去横牛背
(琴棋书画)通联四条屏
山水煮茶图
山乡之晨
太行写生作品之一
仙山兴逰图
周庄写生选(通秀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