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商讯:发泡机的发展及历史
发泡机最早出现于国外,其原始机型是采用叶轮高速旋转制泡,故又名“打泡机”。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泡机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新的机型不断出现,形成了不同的技术体系。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使用发泡机,但不是专用的发泡机型,而是采用砂浆搅拌机。即将发泡剂直接加入砂浆搅拌机或混凝土搅拌机,让发泡剂和砂浆或混凝土一起搅拌生成泡沫。20世纪70年代前后,开始出现专用的发泡剂,即高速叶轮发泡机。以后又不断技术升级和换代,如今已发展为以高压充气为主体的第三代机型,基本可满足泡沫混凝土的需要。
主要优点
本机与国内同类发泡机相比,其突出特点是所制泡沫含水量小,即泡沫的密度小。每升泡沫的重量常温时可控制在50g以下,最低可达20g。而市场的一般发泡机所发泡沫含水量很大,其密度大多在每升80~100g。 泡沫的含水,实际是没有被发成泡的发泡剂溶液。泡沫含水量大(即密度大),其害处是很大的。一是没有被发成泡的发泡剂溶液被浪费,加大了发泡剂用量;二是 泡沫里的大量水进入水泥浆,降低发泡水泥的密实度,过剩水分蒸发时造成毛细孔,使导热系数增大,吸水率提高,抗压强度降低,严重影响发泡水泥质量。因此, 泡沫密度是泡沫质量的第一指标(一般用泡沫密度或泌水量来表示)。决定泡沫密度的主要是发泡机的性能。 有些客户购机时,只看产量,不看泡沫质量,是十分错误的。有些机型产量很高,主要是进水量大,泡沫里水多。产量应在保持泡沫质量的前提下来提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