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签约工业项目共16宗总投资超两百亿
12月15日,“投资热土·愉悦龙门”?2017年龙门县工业招商(深圳)推介会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活动中包含县委主要领导推介龙门投资发展环境、相关企业负责人推介龙门工业发展情况和项目签约等多个环节。据悉,此次签约的工业项目共有16宗,计划总投资额达231.8亿元。这标志着龙门招商选资和工业发展再次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本次推介会采取现场路演推介、信息化多媒体会议管理平台推介和现场展板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推介龙门投资环境,重点推介的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是全省重点产业转移工业园,也是广东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位于武深高速龙门南出口旁,是距离珠三角中心城市最近的省级工业园。园区主要招商的方向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新材料、汽车零配件等产业,以及其产业链配套项目。推介会精准邀请了华润集团、达能益力(惠州)饮品有限公司、绿地集团、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国企及行业巨头企业参会。会场布置简单、庄重,会场气氛严肃而热烈,各项会务工作调度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举办此次推介会旨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对标深圳”、全面实施“海绵行动”的工作部署,加强与深圳产业合作,宣传推介龙门投资环境,深入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力促一批工业在谈项目签约落户,加快新项目的招商,做到推介一批,签约一批,推进实现县委县政府力补工业短板的工作目标。
龙门县委书记陈伟良致辞
龙门县长段致辉接受媒体专访
龙门县长段致辉向与会嘉宾推介龙门投资环境
推介会现场
推介会上进行签约文本交换仪式
签约代表发言
惠州市商务局、惠州市经信局相关领导;龙门县委书记陈伟良,龙门县委副书记、县长段致辉等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区场(街道)负责人;相关商会、行业协会,行业巨头及落户深圳的央企、国企等负责人出席活动。
力抓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打造以园区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发展平台
近年来龙门县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行“一线工作法”,制定“六大保障”机制和出台科技成果激励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创名牌等优惠政策,扎实开展 “项目落户建设服务攻坚” 、“招商选资促进年”、“项目建设提速年”等活动加快推动工业发展。2016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8.08亿元,增长18.8%;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双双突破200亿元,分别增长18.9%和19.3%;工业投资65.53亿元,增长24%。
龙门深化构建以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发展平台。实施园区赶超计划,不断完善并严格落实“代办制”、挂钩企业责任制等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园区北片区和平陵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公共服务中心等22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君悦药业等21宗在建项目建设,力争9宗以上建成投产,力促东出口汽车零配件系列项目等已签约项目动工建设。创新建立产业发展基金、PPP基金等模式,加快打造龙平工业走廊。
“龙门县将围绕市里提出的 ‘三大圈层’规划,强化平台建设,全力抓好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专业镇建设。”龙门县委书记陈伟良说,龙门县将围绕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新型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新材料、生物制药的产业定位,大力推进“异地成果、龙门孵化”,打造“创业苗圃(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全链条,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力争今年建成市级孵化器1家;到2020年,全县孵化器面积达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0家,并建成4个以上的省级创新平台。“推进创新决不能关起门来‘自弹自唱’,龙门实施跨越发展,必须借助外力,主要参与区域分工合作。”陈伟良说,龙门要加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合作促进共赢跨越。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海绵行动”,主动吸纳珠三角发达地区技术转移。在招商选资中,盯紧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发达地区,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引进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发展潜力好、市场前景广的高新技术企业。
“虽然制约因素很多,但我们推动创新发展的决心和力度很大。”陈伟良表示,龙门还将通过完善人才引育留用配套政策、营造创新生态环境等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陈伟良介绍,龙门县已制定出台《龙门县“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龙门县人才引进办法 (试行)》《龙门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近期还公布了 《2017-2018年度龙门县十大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涵盖教育、医疗、旅游、健康医药、新材料、招商、城市规划等7方面民生事业及重点发展产业的10类紧缺岗位。对纳入《目录》引进的人才给予激励性补贴,包括一次性给予20万~50万元不等的安家补助,每年拨付人才储备金1万~2万元,每月2000元生活补贴。
据了解,为营造创新生态环境,该县将继续坚持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主导,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宽松高效的政务环境、优化促进科技创新的法治环境、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投融资环境,以及大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发动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改善服务环境,营造创新氛围,让更多创新“种子”落地生根。
据介绍,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于2009年6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15个示范园之一,离广州、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城市距离最近的省级示范园区,是珠三角产业按照经济规律梯度转移的最佳选择地及转移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聚集发展的最佳承接地。园区首期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为7.33平方公里,2017年新增产业集聚发展区域3.24平方公里,现面积达10.57平方公里。园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创新型、生态型、适度超前”的总体要求,重点引进“生产基地、研发机构、营销总部”三位一体项目,引进以产业链为纽带的组团式投资项目,力求将园区建设成为以生产为主、兼具服务与居住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绿色生态产业新城。
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城市
11月14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龙门县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县级)荣誉称号。“文明城市创建,不仅能让一座城市 ‘强筋骨’,更能从内在提升城市的‘精气神’。只有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才能使创建工作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陈伟良说。“文明创建既是目的,也是过程;既要重硬件,也要重软件;既是惠民利民的举措,也是建设幸福龙门的重要途径。”龙门县委副书记、县长段致辉说。
龙门县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加强城市基础建设补短板。着力加快县城片区的重要交通道路建设,打通了沿江东路、梨新路、东新路等多条断头路;深入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建设县资源热力电厂;实施滨江广场、龙珠广场、北出口广场建设,优化城市生活设施配套服务水平;加快医疗“三院”建设,提升城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市容市貌整治治硬伤。成立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联合行动组,采取全区域、全方位、立体纵横持续加强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等热点难点开展地毯式交替不间断巡查管理整治模式,使县城“六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启用了交通违法智能抓拍系统,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巡逻管控,想方设法增加划设县城道路、街道的小汽车和摩托车的临时停车位,安排交警和创文志愿者指挥和疏导交通,使全县的交通秩序更加规范。
绿色生态是龙门的核心竞争力。龙门积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优势,积极开展“践行绿色生活”“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人与自然,相联相生”等主题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6%。每年开展“六五”环境日主题活动,加大对环保宣传教育;组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开展环保考察活动;积极开展环保宣传进校园“小手拉大手”和环保志愿者主题活动等,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乘着创建东风,龙门县拉宽了城市骨架,县城东区已规划名校、医疗保健、新汽车客运站等项目,龙头效应初显形成。同时,还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目标,规划实施了一批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目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门学校已开学;龙门县汽车客运站,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和县档案馆、县文化馆、县博物馆、县图书馆等民心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在全民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市民素质得到极大提高。龙门通过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全县涌现一大批各类道德典型。同时,采用现场交流、先进事迹报告会、媒体报道等多种方式,做好重大典型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在全社会掀起了“争当好人、争做好事”的热潮。据统计,目前龙门县涌现了3名中国好人、4名广东好人、46名惠州好人;还有“全国优秀农民工”胡炜、“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黄球根等一批基层党员先进模范。截至2017年11月,龙门共有志愿服务队410支,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26391人,占县城常住人口的32.4%。这些好人和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好人之城”“感恩之城”“善行龙门”。
生态文化资源丰富 成为珠三角市民旅游置业首选地
龙门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资源,是世界森林温泉保养地,全国首批、全省首个“中国温泉之乡”,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七年位居全省十强,去年被评为“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成功创建广东省首个省级生态县。被誉为“珠三角生态花园”的龙门,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6.6%,其中国家4A级景区南昆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8.3%,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目前,龙门构建以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为龙头的旅游业产业链群,形成了森林度假、温泉养生、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四大旅游板块,板块之间互相联动,发展相得益彰。“春游花海夏入林,秋览田园冬泡泉”,这已经成为龙门生态旅游最真实的写照。
龙门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高标准编制《龙门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打造中国生态旅游县域样板县为目标,全力提升温泉度假、温泉养生、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四大旅游产品品牌,打造“龙门客栈”、“龙门宴”、“龙门手信”、“龙门祈福”旅游新亮点,旅游业已经成为龙门县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龙门旅游产业已形成独具生态特色的休闲度假型产业,体育、保健、文化、商务、娱乐等相关产业悄然兴起,龙门县的生态度假产品已经和休闲产业结合,温泉文化和养生融合,旅游置业也在不断探索与健康养生等结合的新兴业态,龙门已然成为现代人减缓生活节奏、减压养生的理想选择。
开展交通建设“大会战” 全面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生活圈
很多投资者选择投资置业的时候会把交通条件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广河高速、大广高速通车,结束了龙门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S119线改造工程完成,县城实现20分钟上高速;武深高速、汕湛高速的开工建设,龙门对外交通网络逐步打通……一直以来,龙门县都把交通道路建设与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推进实施交通建设,全县交通道路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到2016年底,全县境内公路线路长度为2216.5公里,公路网密度为95.3公里每百平方公里。便捷、高效的现代交通网络就如同一条“大动脉”,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今年,龙门县全面实施交通公路建设“四年大会战”,加快仁深高速龙门段建设、汕湛高速龙门段建设;紧锣密鼓做好惠龙高速、龙恺高速、翁新高速龙门段前期工作,动工建设省道353线龙门至水贝段(西环路)、省道244线龙门县城至平陵段、县道221线龙城至天堂山段、新汽车客运站和甘香大桥重建工程等项目。启动县道261线麻榨凤岗至南滩段、县道220线地派至显记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动工建设。完成180公里新农村公路、300处错车道建设,改造危桥62座。全年完成公路交通建设投资超过27亿元。
随着龙门县交通、资金、土地等瓶颈逐步破解,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加快,龙门已经形成了3个 “1.5交通经济圈”,即到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发达城市,到盐田港、惠州港、黄埔港三大港口,到白云机场、深圳机场、惠州机场三大机场都仅需1.5个小时车程。未来几年,全县将有8条高速贯通过境,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近240公里,龙门将成为粤中地区的交通枢纽,全面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生活圈将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BB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