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焦点新闻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际新闻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部委信息 政坛人物
时事观察 政策解读
法治生活 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名人 >

位卑未敢忘忧国,满腔热忱献中华——记世界杰出华人总会广东分会副会长陈中汉忧国为民二三事

时间: 2020-09-24 21:03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陈中汉,名如其人,他不愧是一个受中国人敬重的、有抱负的好汉,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敢说敢干的无畏战士。作为广东辛亥革命的继承者,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开拓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确实是用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亲自抒写了自己追梦、筑梦的战斗华章,以实际行动歌颂了“振兴中华”和“爱我中国”唱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

  陈中汉,1947年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他五岁读书,十一岁上初中,十七岁考上大学。他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后分配广州的广东渔轮厂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在1973年入党后,即被广东省水产厅党组织选拔到省委党校深造两年。后调入广州市人民政府经济委员会从事中央和省属企业的管理工作。1983年调入广州市委,分别任职市委经济工作部、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和政策研究室及企业工作委员会,先后担任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职务,兼任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和广东省政研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广州市政研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及《广州政工》会刊编委会副主任等。1995年调职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先后任办公室负责人、工会主席和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兼任《广东党史》期刊副主编以及广州市经济管理学会副会长、广州市企业评价协会副会长和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及世界杰出华人总会广东分会副会长,粤、港、澳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广东省红色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

  主要出版的研究作品有:《北岗风云录》(叶剑英元帅母校革命史)一书任副主编:《广州办事指南》改革工具书任副主编:《信宜巨变》党史专业书任副主编《李坚真同志纪念册》(摄影专集)任副主编等。他负责筹办“广州市政研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时,编辑、出版了《十年政研成果录》一书,还编写了“十年政研工作大事记”。他所撰写的一批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文章,在全市评选中,多篇先后获一、二等奖。他的政研专著论文《政研工作,大有可为》和《齐抓共管,再创辉煌》,分别入选《中国改革战略研究文汇》和在中国第四次政研理论工作会议(杭州)上发表。调省委工作后,他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省直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工会工作者和优秀社会工作者。并被光荣选为出席省直机关党代会、省直机关工会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作为党的代表,他还被挑选与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兼任指导省交通厅、经贸委、技术质量监督局、医药食品监督局等厅级单位行风建设的督导员。

  亲历广州政治体制改革

  1988年初,广州市作为单列市和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省会城市列入了试点单位,成立了广州市委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以下简称政改办),作为市委指导、协调全市政改工作的办事机构,按市委的委办机构管理。市委政改办主任由市委常委李善培兼任,先后担任过副主任的有李基、黄岳、朱振中、易佐永等人。广州市委政改办的内设机构是设置3个处,分别是综合秘书处、行政改革处、党群改革处。综合秘书处的处长是吴向平,行政改革处的处长是陈中汉,党群改革处的处长是王林生。三个处室(包括打字员和司机)才20多个工作人员,比较精干,均由组织精心选调的。市政改办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把形成《广州市1988年政治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上报市委,在市委五届二次全会上获得了正式通过并具体实施。市委政改办的工作,实质上主要由行政改革处和党群改革处两个业务处室具体承担。

  行政改革处职能主要是从事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务员制度的探索以及政府工作机构和职能的改革等方面的事项。

  党群改革处主要任务是负责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的改革。重点是围绕“党政分开、政务公开”两个方面开展专题调研,并组织力量推进机关搞好廉政建设、公开办事制度和接受群众监督。

  此外,对广州市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市委、市政府是高度重视的,整体推进,工作思想是:有机结合。市委政改办和市政府体改委的领导层和处室工作人员,不仅做到按职能分工分别独立负责,而且经常协调进度,联合作战。包括两个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试点工作布局以及下基层调研、交流工作情况等,都能自觉配合,互相支持,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全市两大改革的整体协调,稳步推进,深受广大基层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从1988年初政改办成立到1990年初撤销的两年多时间里,广州市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扎实地做了大量的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的工作,为后续的各项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推动和促进广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可喜的初步成效。

  1. 行政体制改革方面:首先是重点对交通体制进行研究和改革。当时,广州市交通体制比较混乱,被群众戏称为“八国联军管交通”。公路局、环卫局、市政总公司、园林局、公用事业局、公安局等各职能部门分别掌握着一部分权力,都要按自己部门需求进行道路施工,各搞一套,而电信、电力、供水、供气等部门,也可随意开挖,结果挖路不止,灰尘滚滚,老百姓意见很大,一致要求尽快改革和理顺交通体制。经过全面的有的放矢的调研,并与交通部门一起派员到香港、深圳等地学习和考察之后,对现行的交通体制进行一次较大动作的改革,通过整合交通运输方面的各种力量和职权,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管理交通轴的机构,并以此为思路提出了一个对交通体制改革的正式方案。一句话,就是实行统一管理,防止政出多门。最终,交通体制改革成功,名称定为广州市交通委员会。

  其次,关于街道的行政定位问题,主要是进一步理顺政府和街道的关系和职能,即明确街道作为一级政府。为此,经多次深人到市区各街道进行调研,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大多数单位认为:街道应是一级政府的建制,这样有利于相关职能的行使和落实。因街道当时实际上已经承担了区政府的部分职能,应让它们更加名副其实。基层的群众和政府工作人员也普遍认为,实践证明:街道作为一级政府,更有利于加强基层建设。

  再次,关于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因势利导逐步推进和完善公务员的管理招聘制度,并重点在简政放权、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及时提出要向基层下放权力,简政放权,其中包括各单位领导的选技。要多听取基层的意见,甚至可由本单位做决定,再报上级批准。

  随着广州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外商纷纷来广州投资设厂,要求加快办理一系列的相关手续。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对外办事的适应性不强,加上职责未分清,导致不少外商告状,反映办事难,盖了几十个章,还没有办成事。对此,市里下决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所有为外商服务的窗口单位集中在一个服务大厅办公,让投资者在一个屋顶下办妥与投资相关的所有事情。后来,就在广大路建起“外经一条街”,命名为“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事务总汇”。外商投资设厂需要盖章的单位,包括市计委、经贸委、建委、交委和相关的公安局、国土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都在这条街设立办事处,集中办公,外商到广州办事,可到“一条街”就能解决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办事效率,外商一致反映很好。真正实现了“进一个门,就解决所有问题”。

  2. 党群改革方面也出色地完成了如下的工作。一是为有效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监督,专门编辑印发了《广州办事指南》一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该书由政改办副主任黄岳担任主编,吴向平、陈中汉、王林生三位处长担任副主编。当时印发的目的主要是为督促机关单位实行政务公开,依法办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这本书出来以后,为基层提供方便,非常畅销,很受市民欢迎。二是配合中央政改办,顺利完成一次对市民进行政改问

  卷社会调查的任务。约在1988年初,按中央政改办的要求,我们与刚成立不久的广州社情民意中心。合作开展了一次社会问卷调查,主要对市民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社会调查,内容包括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期待、对机关工作作风的看法等。完成后将问卷调查报告密封。由党群改革处派员直送北京。

  1990年初,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中央到地方的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基本被撤并,广州市委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基本上转人了市委政策研究室和随后成立的企业工委工作。至此,广州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的工作暂告一个段落,但广州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一天也未停止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同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与接受。当年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所开创的一系列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心血没有白费,汗水不会白流。在后来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有的项目已经变成了现实,如企业的党政分开、发挥厂长(经理)的中心作用和政务公开等;有的主张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和深化,如对企业班子和常委人员职数的限制;有的仍在全国范围内继续试点并有效地推进。比如推广差额选举等。所有这些都表明:当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胆尝试和探索,确实是艰辛奉献,是富有成效的,对我们后续开展相关方面的改革开放,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对此,作为政改工作先行者的陈中汉同志有深有体会感触地说:“亲历和见证广州政治体制改革工作,我是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考验,教育深刻,收获良多。不仅没有丝毫的失落感和后悔之意,而且认为有幸参与这段政治体制改革试验的磨炼,刻骨铭心,无上光荣,对促进自身的苗壮成长和政治上的成熟,很有教益,值得怀念和回顾。”

  心里总惦着庞雄烈士纪念馆

  在绚丽的中国辛亥革命画卷中,广东辛亥革命无疑是历时最长、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烈又具有鲜明特色的画面。而广州黄花岗72烈士陵园,作为广州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座落在美丽的先烈南路的绿化带上的这块热土,越来越多吸引着包括国内外的华人,到此参观和怀念。

  庞雄,(1887-1911)字甦生,广东省湛江人。家境贫穷,早年投新军,曾参加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1911年他执意回到广州,并立即找到黄兴要求参加广州起义,黄兴考虑他懂广州话,便把他留下来,负责管理文件来往的秘书工作和充任翻译。4月27日,黄兴率领人往总督衙门,庞雄属文职,本可以不参与军事行动。他看见队伍即将出发,急忙携枪紧跟敢死队,直奔督府参战,退出督府战斗后,他跟战友们转战街巷,一直到天亮。天亮后,他在街上看见到处横躺着革命党人的尸体,血流满地。他痛不欲生,正在痛哭流泪之时,一群清兵见他头上没有发辫,不分青红皂白便将他捕走。清吏审讯时,他神色坦然,并痛骂官场腐败,害国害民。清吏最后劝他投降,你年纪轻轻,不后悔吗?他厉声回应“我已视死如归,要杀要斩,不要再废话”。临刑前,他大义凛然,高声说道:“我自行我天职,以救我同胞。谁无一死?何惜有之!”从容就义,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

  对于庞雄烈士投身辛亥革命英勇献身的动人事迹,湛江市几百万人民,包括庞雄家乡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上蒙村(原属吴川县)的父老乡亲,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们从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那天起,就通过各种方式向省、市各有关部门反映,一致要求在庞雄土生土长的家乡,建立他的纪念馆,以纪念他的革命精神,宣扬他的英勇事迹,以利于开展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申请理由十分充足:一是烈士家乡原属粤西,是该区唯一的一个黄花岗72烈士。二是烈士年轻,未曾成家,没有留下子女,三是当时烈士史料比较零碎、单薄、广州市各图书馆也是查到不多。后来得知陈中汉是烈士的同村乡亲,又是历史工作者,在省委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下查询和收集史料就容易多了。适逢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机遇,广州市政协又在广州越华路小东营,举行大型纪念活动和专题展

  览,还专门邀请了陈中汉在大会上作了中心发言,他大声疾呼:提出了进一步挖掘、收集广州黄花岗72烈士的史料,以完善和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建立把历史文化和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意见得到领导支持和先烈后人的赞许。

  在广东省和湛江市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庞雄烈士家乡的父老乡亲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是老天不忘有心人,去年十月份,湛江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同意建立湛江市庞雄烈士纪念馆。这确实是粤西五个地市包括(广西北海和钦州两市)人民的政治生活中一件大好事,今后,可以充分利用庞雄烈士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对人民和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共同奔向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看着家乡的庞雄烈士纪念馆挂上了新招牌,看着带着红领巾鱼贯进入纪念馆参观的中小学生,老陈的心可乐呀!他心里挂着的那个大石头,终于放下来了,是的,孙中山先生亲手发动的中国辛亥革命永放光辉!广州黄花岗72烈士永垂不朽!庞雄烈士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自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全面、历史、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陈中汉担任粤港澳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主席20年有多了,他一直坚持自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他不仅自觉学习习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且以身作则,带头自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底蕴,可用四句话来概持:源远流长、多元包含、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以“儒、释、道”三家之学说为其主流,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不同时期的风貌各异,犹如三朵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正因为如此,作为传播者,他始终如一自觉要求大家紧紧掌握好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精神,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化成”。化成什么?化成天下。也就是说,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为了整个社会都能接受到人文精神的教育,为了所有接受教育的公民都能接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为了带好头做榜样,陈中汉不仅能学习道、儒、佛三教的核心名著和书法,还结合宣传陈家祠“重教兴学传书香”的精神和开展传承岭南文化、海洋文化精神。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他不仅带头学习、贯彻,而且联系实际,通过辅导课或参加讨论的沙龙形式,向党员群众宣传讲解。为了传承和弘扬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宣讲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以增强大家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并通过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激活起来。认真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大力宣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进而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硏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应有的骨气和底气。

  应该看到,即使我们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之后的今天,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法治等还存在需

  要协调适应的地方,所以,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必须学会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使之更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和持久活力。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开始,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因此,共产党员自己自觉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他是经常这样谆谆地教育和引导大家的。

  二〇二〇年五月

(责任编辑:admin)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唐风美术馆隆重举办著 6月18日上午,翰墨东方佛光之灵,玉女之美:著名画家刘树枫精品展在 北京唐风美术馆 …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主办:中国焦点新闻网 联系QQ 838869911 邮箱:838869911@qq.com
Copyright©2013 www.zgjdnew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焦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