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举周天子宫灯体现了2800前大周雄视天下的非凡气度,艺术价值远胜其仿品长信宫灯一筹,是我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优秀代表,无愧为中华第一灯。举周天子宫灯铭文书法考究,错银工艺精致。灯门不是分隔符,解决了点句问题。“姬”“姜”二姓的交换婚问题。公元前773年出现的宫灯铭文是申候姜文拥立“臼”天子和伐幽战争的动员令:举天子,须臼永。因而是一篇诸典失载的、划时代的原典文献;可证迁烽火戏诸侯说不可信,故极为重要。举周天子宫灯可能是以牛顶长排气弯筒銎柄旋转灯为技术基础发明成功的。
关键词:周天子 宫灯 铭文 交换婚 宜臼 申候 仿品 中华第一灯
一、 举周天子宫灯与伯多父之姓
举周天子宫灯高27公分,长方形底的长13公分,宽12公分;灯高13公分;灯门高5公分,宽3.5公分,灯底直径7公分。错银。重1.982千克。本器为贵州遵义王先生家传。抗战时期,其父开办播光电灯厂期间,到重庆出差花巨资购藏。王先生父亲过世多年,他不认识上面的铭文,遂出资邀我前去考察鉴定。
举周天子宫灯照片如下:
(图1举周天子宫灯 正面,王德埙摄,下同)
(图2举周天子宫灯 侧面)
(图3举周天子宫灯 背面)
举周天子宫灯宫灯铭文提到了“伯多父”人名。伯多父在中国文史界名头响亮。1976年1月 ,陕西扶风县云塘村西周墓藏出土了西周晚期的伯多父盨。
(图4伯多父盨 取自网络)
青铜伯多父盨上面有铭文: 伯多父作旅盨其永宝用。拓片如下:
(图5伯多父盨铭文 取自网络)
伯多父盨铭文甚至成为书法家临摹的名帖:
(图6伯多父盨铭文摹帖 取自网络)
但是,关于伯多父姓姬还是姓姜,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例如,黄盛璋认为:伯公父(伯公父簠)、伯多父皆为姬姓,它们当为一家之器①。此说影响很大。古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之说(《诗经·小雅·何人斯》)。伯、仲、叔、季在宗族社会用以区别不同的辈份。因此,伯多父的名字是“多”。但伯多父、伯公父是否为姬姓?还需要进一步考证。这个问题被新发现的举周天子宫灯解决了:伯多父原来是申侯文的爷爷。
二、 举周天子宫灯的来历
此件举周天子宫灯为朋友王先生家传,邀请我去遵义考察鉴定。其父亲是机电工程师,雅好古文字、治印和青铜器等古董收藏。此件青铜器是他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为了创办电灯厂到重庆出差买的。当时他还到重庆一位教授马一浮(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家中买了一幅单条,都是付的袁大头银元。举周天子宫灯在文革中侥幸逃过一劫。当时,其父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漏网地主”,还被关了“牛棚”,母亲也逃到了乡下。时抄家成风,作为中学生的王先生见风声日紧,晚上老做恶梦。老唱片太多了,他就悄悄的浇上汽油烧了一人高的老唱片。而举周天子宫灯、铜镜、瓷器、古玉等一些他认为比较“好看”的古董和一些精选的老唱片就被他藏在后院破土夹墙中间,躲过了数天后革命造反派的抄家。一次搬家,为了“精兵简政”,举周天子宫灯已经被家人丢进垃圾堆了,那时王先生多少有了点“文物”意识,又跑回去翻了半天拎了回来。现藏河北省博物馆的西汉长信宫灯问世以后,王先生就想,这样的宫灯我们家也有一个,幸好捡回来了。但是,人家长信宫灯比咱们的重,而且通体鎏金,我们这个只是错银;人家灯体通高48厘米,比咱们的高;况且我们收藏的这个锈迹斑斑,恐怕只是个“小妹妹”吧。王先生事情多,这个青铜器到底如何?就一直悬而未决。
三、 举周天子宫灯铭文考释
举周天子宫灯铭文如下:
(图7 铭文1)
(图8 铭文3)
(图9 铭文4)
(图10铭文5与灯盘之銎柄)
1、铭文的点句问题
举周天子宫灯铭文书法考究,错银工艺精致。周秦文字书写和青铜器铭文采用自上而下,一列列左行,在西周已成定制。此器铭文分六列共18个字,信息量丰富。古文的释读有一个圈点问题,点错了就称为“点破”。持灯宫女铭文的释读与之类似,又有区别。其区别就是该篇铭文是书写在可旋转的圆柱形灯体上的。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起首的一句,然后再左行释读。因此,称为点句问题。那么,灯门是不是分隔符呢?18个字的铭文分六列用错银法布到宫灯可旋转部分的圆柱形灯壁上,灯壁的开门将铭文分隔开。如果将灯门视为分隔符,按照周秦时代通行的左行读法,就是从“孙文”起首左行。但这样出来的意思纠混难辨。因此,灯门就是个纯粹的灯门而已,灯门不是分隔符。具体操作的工匠只负责均匀地将铭文用银错上去即告完工。故欲正确的释读铭文还需要从文章的意思来着手解决。而左行阅读需手持銎柄向右旋转,不在乎灯门的分隔。如果灯门必须是分隔符,那也是当时的工匠点破了句读。因此,铭文正确的开头一句应该是:“姜之孙”。为表达的方便,我们先将举周天子宫灯铭文从金文译写成现代文字,而理由详后。姜之孙、伯多父、孙文、作旅用、举天子、须臼永。圆柱形灯壁上的铭文拓摩困难,想了许多办法,总算求得比较准确的摩本:
(图11举周天子宫灯铭文摩本1)
2、 举周天子宫灯文字诠辨,金文的文字在文中写述比较困难,我采用给每个字编号的笨办法,下文的讨论,均用代号。望读者谅解:
(图12举周天子宫灯铭文摩本2)
举周天子宫灯铭文与图5伯多父盨铭文有8个字基本相同。其中,代号16在伯公父盨中是一种青铜食器,见图4。其本字“盨”的金文从金从皿(王文耀《简明金文词典》页459),两个字在字面上完全相同,意义不一样。《说文》:“盨,┄┄从皿须声。”所以代号16在本字“盨”中只是声符“须”,而这个声符在举周天子宫灯铭文中恰恰是作为此铭文的本字:即必须的“须”,意为必要、需要。代号为“之”,语助词:“的”②;代号10作“制作”解。代号8参考《甲骨文合集》24956,为从皀、从殳的会意字,当系“”,音gui,释为“”,人名;作为器物则一般作“簋”解。代号17同样,释为“臼”,人名。代号17底部的笔划是连起来封口的;如果不是连笔,而是断开的就是“匄”。代号13在金文和楚文字中也没有查到,己侯簋铭类似字头上有三点,不是同一个字。过去有关己侯簋铭文中的“榮”字可能判断失误;“榮”字在今西安文物考古所藏永盂中的“榮伯”的“榮”才是正解。代号13其象双手顶举重物,当系“举”的别构。“举”在一般金文中采用以“手”为基础构件,作。但金文在不同的地区,会产生同一个字由于用不同的造字方法制造,因而出现同字异构现象。在周朝还出现了以金文“天”字为基础构件演变出来的异构字“举”。因此,代号13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申国文字系统中的异体字“举”,故当释为“举”,义为推荐、推举。《左传.襄公三年》有:“举其偏,不为党”。代号3释为“子孙后代”,代号7释为“孙”;代号11为“旅”, 代号10、11、12意为:作为陈列使用。
四、 举周天子宫灯的政治背景
1、“姬”“姜”二姓的交换婚问题
举周天子宫灯铭文的点句问题解决以后,黄盛璋的伯多父“姬”姓说就被证伪了。伯多父明明是“姜之孙”,即姜姓的子孙后代。黄盛璋所见好几个周青铜器盨上面的“姬”,都出自于媵器。而媵器乃陪嫁之器物。因为姜、姬二姓存在古代的交换婚制度。《诗.大雅.思齐》:“思媚周姜,京室之妇。”“京室”见于何尊,成周的天子之廷殿或宗庙。交换婚制度是姬、姜两大部族巩固政治联盟的重要手段,因而姜姓是姬姓政治的重要辅佐力量,如姜子牙;但也会发生姜姓干涉姬姓国家政治的事件。 夏商以来,姜姓分为齐、许、申、甫四国,申侯为姜姓后裔。公元前823年,周宣王母舅申伯被封为申国伯爵;周幽王时,申侯的女儿嫁给了姬家的太子宜臼,成为“申后”。这样的例证很多。“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尔雅.释亲》)因此,伯公父、伯多父媵器上面的“姬”,是姜姓姑娘嫁到姬姓家的文字见证,而不是言女方之姓。黄盛璋的失误不是个别的。汉班固《西都赋》:“游士拟於公侯,列肆侈於姬姜”唐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族茂姬姜,仁深圣善。” “姬姜”的连称明示该二族的交换联姻关系,至于用“姬姜”来代表美女,则是其交换婚本义基础上的引申义。《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室无姬姜,门多长者。” 李周翰 注:“姬姜,美女也。”《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唐孔颖达 疏:“而谓之姬者,以 黄帝姓姬,炎帝姓姜 ,二姓之后,子孙昌盛,其家之女,美者尤多,遂以姬姜为妇人之美称。”孔颖达 之“以二姓之后,子孙昌盛”就是看到了姬、姜二姓交换婚关系的优生效果。姜、姬二姓都从“女”,他们是从不同的老祖婆传下来的后人。这个老祖婆聪明能干,关键是生殖能力超强,英雄母亲,于是就成为氏族的领导人。这样的婚姻制度甚至沿袭到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姓姬,其老婆姓姜。晋国的第一代君主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叔虞被成王封于“唐”这个地方,这个历史典故叫做“桐叶封弟”。因此,叔虞被称为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承国君之位后,因境内有条晋水,遂改国号为“晋”,这也是山西省简称“晋”的由来。因此,周晋同祖。“姬(骊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左传.僖公(元年~三十三年)该事件为晋国骊姬之乱。 “同姓不婚”,为之产生过数不清的血的教训,故“姓所以别婚姻”④(郑樵《通志·姓氏略序》)。因此,交换婚制度于乱婚时代是一种进步。赵宋刘恕《通鉴·外纪》篇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古之长幼有伯、仲、叔、季。演变下去,就成为辈份,具有“别其子孙之所自分”的功能,在秦以前,“伯”乃指男子的氏系。“伯多父”的“伯”,当如是解。因此,伯公父、伯多父乃同一“伯”氏的两兄弟。 “父”通“夫”,表示为成年男子。是为“父(夫)”的本义:贾宜《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通志.礼略》:“周制文王年十二而冠,成王十五而冠。”经过周朝统治者规范过的成年礼称为“冠礼”(《礼记·王制》: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冠礼之后,连亲生母亲都要给自己下跪;其隆重的程度,今人很难想象。我们从春秋战国时代的《礼记·冠义 》中可以略知一二④。因此,时冠礼后的男子往往都习惯在自己名字后面尾缀一个令人尊敬的“父”字。该尾缀“父”(夫)平时可有,但在对尊上的场合,或为了表示自谦,也可以免去尾缀“父”(夫)。即尾缀“父”(夫)可有可无。所以,这两个伯氏系的成年男士一个名字叫“公”,一个名字叫“多”。
2、伯多父的时代问题
由于青铜礼器伯多父盨的“盨”,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马承源)。所以伯多父即姜多父也应该是西周晚期人。那么,则伯多父之孙,作错银宫灯的姜文可以肯定是西周末期、东周初期的人。他处于时代变迁之际。也就是说,姜文跟周幽王及其太子宜臼是同时代人。而且姜文极有可能就是周幽王的岳父,太子宜臼的外公申候。本文将为此继续论证。黄盛璋认为伯公父是伯大师小字,为其属官。我们认为这证明了伯多父系统的贵族地位。因此,伯多父才能享有青铜礼器伯多父盨等礼制重器。学者认为伯公父、伯多父诸器的年代上限早于孝王,下限可到夷王。总之,其上限、下限在前891-前878年之间。如此推算,从姜多父(伯多)到姜文大约有108年。三代人跨世纪基本正常。
3、宫灯铭文是拥立“臼”天子和伐幽战争的动员令
西周末年最大的政治就是嫡庶夺位之争。形成西周末年的三次“二王并立”的政治局面,而且都跟命运多舛的宜臼有关。一次是直接导致西周灭亡的非常事件,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与母亲申后逃到申国, 投奔申侯。形成周幽王与丰王伯服对歭“天子”(详本文,下同)宜臼;一次是“天子”宜臼与携王余臣的对立;以及幽王死后,天子宜臼与虢公翰在檇地拥立王子余臣称檇王之并立。这样三次“二王并立”的政治格局⑥。而其中最为惊心动魄便是第一次幽、服、臼之争。《史记·周本纪》:“周幽王以虢石父为卿, 用事, 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 善谀好利, 王用之。又废申后, 去太子也。申侯怒, 与缯、西夷犬戎攻周幽王。”申候的名字历来不见记载,这里,人们第一次知道他就是姜文。周王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申候拥有以此号召天下的法理依据。天子即天之元子,顾名思义,昊天上帝之嫡长子,或谓“皇王”(《令簋》),天命所归,被认为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中国“天子”的名号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说文》:“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换句话说,“天子”名号起源于8000年前。按照宗法制度来说,只有嫡长子才有权力继承父的遗产,包括政权。因此,天子就是天的嫡传子孙。嫡庶有别。与宜臼相争,“伯服”也许氏份高一点,但毕竟不是正妻所生。申候通过呈献举周天子宫灯的形式,强调“姜之孙,伯多父”,也就是强调姬、姜两姓世代为婚的事实,从而表明自己干涉女婿家事的合理性。因此,申候讲述了姜姓贵族的光荣历史和自己明确的世系“伯多父,孙文”;在宗法社会中,这样的交代非常必要;通过指出起事的合法性,从而使这篇文告具有号召力。这篇仅仅18字的历史文献中同时出现了后来东周统治者宜臼的名字和“天子”旗号,公开声明推举其外孙宜臼为周天子:“举天子,须臼永”:推举天子必须让宜臼永远执政。言语无多,斩钉截铁。宫灯铭文因而是一篇重要的政治宣言和讨伐无道幽王的战争动员令。该铭文除载于举周天子宫灯外,当已发布全国;政变在即,宗周震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这里的“王”是指拥有“天子”旗号的周王,即“天下共主”,自称为“余一人”(《毛公鼎》),或“我一人”、“余乃辟一人”(《大盂鼎》)。天无二日,国无二天子。在“臼”与“幽”“服”的争夺中,只有公开打出“天子”旗号,而不是“太子”、“天王”之类的名号,才能刺激周幽王最敏感的神经:乃至于“周幽为太室之盟”(《左传·召公四年》),爆发讨伐申国的战争(否则,幽师出无名,你为什么要攻打自己的岳父呢?);申候也只有打出“天子”旗号,才能能够名正言顺地号召天下,使之或保持中立(幽举烽燧而不至),或干脆加入申候联军;而诸侯正式拥立“天子”登基则稍晚一步。这篇举周天子宫灯铭证明司马迁“烽火戏诸侯”之说⑦十分可疑。钱穆对司马迁此说质疑,今人多从。本文认为其时因新老天子并立,局势不明朗,从而导致诸侯徘徊观望,这样的例证很多;“三藩之乱”时期,由于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当时的瓷器便没有康熙年号款识,而代之以圈足。这篇伐幽战争动员令问世的时间,应该在宜臼逃申之后,申候姜文起兵准备就绪的幽王九年(公元前773年)。举周天子宫灯让我们知道,当时,在申国的封地,申候应该还会同西戎及郐侯,操作了臼天子就位之类的仪式,恭恭敬敬的呈献了举周天子宫灯等圣物;这样的政治表演虽然对鼓舞军心至为必要,却让宗周震怒兴兵。我们看学界共知的大事年表:幽王九年,申侯与西戎及郐侯结盟,作联合反周的准备。次年,幽王姬宫涅针锋相对,与诸侯盟于太室山,并派兵讨伐申国以示威。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与郐国、犬戎举兵伐镐京,姬宫涅燃烽火而诸侯不至,被打得大败,与伯服等辈在骊山下被杀,西周灭亡。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自号“天子”的宜臼于申,正式公开地称“天子”,时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宜臼元年。史称东周或春秋。因此,举周天子宫灯铭文是诸典失载的一篇划时代的历史文献。综上所述,将遵义所藏的这件错银青铜器命名为:举周天子宫灯。
五、举周天子宫灯与长信宫灯之比较及其发明研究
1、制作时间的比较
很清楚,举周天子宫灯不是长信宫灯的“妹妹”,而是长信宫灯的老祖宗。长信宫灯曾经在窦太后宫中,我们以窦太后的儿子刘武(?—公元前144年)为坐标来计算,773-144=629(年)。小结:举周天子宫灯比长信宫灯早了600多年。
2、其他方面的比较
A、从二者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贵金属、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可以旋转,上刻铭文,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来看,举周天子宫灯为600年前的原创原物,长信宫灯只是件在举周天子宫灯基础上加大了尺寸的高仿品,为后代仿太古,毕竟是西汉的老物件,虽然不好说是膺品,但长信宫灯抄袭了举周天子宫灯的原创是可以肯定的。类似长信宫灯这样的彷品应该不止长信宫灯这一件,以后可能还会有新发现。请看某文物商店的两尊青玉雕刻的汉朝宫女宫灯:
这两尊青玉雕刻的汉朝宫女宫灯,证明在汉朝贵族圈内这样式样的宫灯已经广为人知。
我猜这样的灯具在漫长的春秋、战国、秦汉之间,有可能是王者宫廷的制式装备;以至于600多年后能够根据某仿本为范,轻而易举地仿制出长信宫灯。
B、 除宫女的头饰、发辨因时代的缘故小有不同之外,二者的袍服、袍袖、衣纹都完全一样,甚至连后颈部的构造都完全相同,只是举周天子宫灯宫女袍服上的花纹更加精緻华丽,长信宫灯宫女的素服则远远不及。这可能是汉初经济困难的反映:皇帝都配不齐五匹颜色一致的马来拉车。
C、从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以自由开合,燃烧产生的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其环保理念也是举周天子宫灯的原构。
(图13长信宫灯 取自网络)
(图14举周天子宫灯宫女面部)
D、宫女在后宫中属于最底层人物。跟敬神酗酒大规模屠杀奴隶的商王朝不同,周代敬天禁酒重德明礼,对底层人物宽容,人权略有张扬。唯艺不可为伪:一丝自由的空气,扑面而来。对比图1、图13、图14,可知举周天子宫灯的宫女面容丰满、庄重、高贵、华丽,仪态万方,是对乱世天子宜臼最大的安慰;而长信宫灯的宫女,细眉细眼,谨小慎微,给人的感觉就是“卑微拘谨”四字。汉廷博士辕固生认为宫女就是毫无人身自由的“家人”,从而惹恼了同为“家人”出身的窦太后。
E、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金属细工装饰技法,段玉裁注释《说文》云:“错,俗作涂,又作措,谓以金措其上也”。过去,考古学界和学术界都认为但它出现比较晚,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举周天子宫灯将这个工艺技术的下限提前到了西周晚期。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铜器上错嵌金银的工艺,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期的铜戈内上,至战国早期,才措施于铜容器上。”⑧当然,商周初期就已经出现金银错了,但主要用于各种礼器,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器物上的装饰。举周天子宫灯不同于商周初期的金银错,而是作为世俗日用器具上精美绝伦的银错工艺,在表现服饰花纹之美的艺术领域,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境界,属于居室文明,也是贵族的奢侈品消费,对春秋、战国乃至汉朝的金银错的兴盛,有着直接的影响。2014年,金银错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美术。
3、发明举周天子宫灯的方法以及周晚期灯盘流行范式的形成
创造新的事物就是发明。发明的方法很多,例如加一加、减一减、缩一缩、联一联、仿一仿、变一变、改一改、反一反、定一定等等。其中变一变的方法运用颇多。其方法就是这样想:改变一下事物的形状、颜色、音响、气味、位置、方向会产生什么结果?或者谋求改变一下事情的次序或操作的顺序等等。发明举周天子宫灯的方法就是这样的。
日本美秀美术馆⑨收藏有一件西周青铜器——牛顶长排气弯筒銎柄旋转灯:
(图15照片取自网络)
因未考实物,我只能假定牛顶长排气弯筒銎柄旋转灯出现在举周天子宫灯之前,成为发明举周天子宫的技术基础。那么,西周末年的这位发明家就运用了变一变发明法中的移花接木方法:将牛改变成为宫女;将长排气弯筒改变成为宫女的右手及右手臂;将托灯的牛背改变成为宫女的左手;将铜灯的菱形窗改变成为灯门。于是OK!中华第一灯——举周天子宫灯就在2800年前诞生了。如果我估计牛顶长排气弯筒銎柄旋转灯出现在举周天子宫灯之前是对的,那么,有关的环保理念也是牛顶长排气弯筒銎柄旋转灯的原构——灯火燃烧的废气通过长排气弯筒排入铜牛的体内。中国人的这个荣誉前移。该设计的遗憾是牛头所顶长排气弯筒生硬而不自然,没有人见过这样奇怪的牛。这个问题被举周天子宫灯天才地、完美地、创造性地解决了。举周天子宫灯有可能是运用移花接木方法,以牛顶长排气弯筒銎柄旋转灯为技术基础发明成功的;排气弯筒銎柄旋转灯盘灯是西周贵族阶层中流行的一种奢侈品范式。周晚期灯盘流行的这个范式到西汉仍然存在:
(图16西汉鱼雁铜灯,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器虽然有所变化,但终系拾人牙慧,价值不高。2009年大云山汉墓 出土的豆形灯为汉代创用的铜灯造型,由灯盘、灯柄、圈足三部分组成,显然也有举周天子宫灯的影响:
举周天子宫灯还有许多值得深究之处,需要冶金史等领域的研究专家共同努力。根据国家关于“青铜器”一级文物的标准来衡量本器:造型、纹饰精美,能代表一个时期工艺铸造技术水平的;铭文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书法艺术优美的;传世稀少并在工艺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和科学价值的。结论:举周天子宫灯体现了2800前大周雄视天下的非凡气度,艺术价值远胜其仿品长信宫灯一筹,是我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优秀代表,无愧为中华第一灯。其铭文是一篇划时代的原典文献,可证迁烽火戏诸侯说不可信,极为重要。举周天子宫灯可能是以牛顶长排气弯筒銎柄旋转灯为技术基础发明成功的。
注:
1 黄盛璋:新出伯公父、伯多父铜器群及其相关问题,载《人文杂志》, 1986(1):73-76
2 王光耀《简明金文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页32。
3 黄德宽:《古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页85。
4 《礼记·冠义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故冠于阼.以着代也.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己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玄冠玄端.奠挚于君.遂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以成人见也.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庙.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⑥邵炳军:两周之际的三次“二王并立”的史实索隐《社会科学战线》 2001年02期。
⑦《史记·周本纪》:“《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西周遂亡。
⑧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页48。
⑨日本美秀美术馆:又名日本美秀博物馆日本名字为MIHO美术馆,座落于日本京都滋贺县。此馆属日本民间博物馆,创办人小山美秀子。该藏品有的网络文章又称为“西汉牛形灯”,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