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十不稀奇,无需扬鞭自奋蹄。没有筚路蓝缕的传奇,但他却以坚定的信念、执著的信仰,擎起了慈善公益事业的旗帜;没有太多的铮铮誓言,但他却以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更多爱心人士与弱势群体之间搭建起奉献爱心的桥梁;他用生命来热爱和执著于这份事业,弘扬雷锋精神,帮助更多处于困窘中的人迈向新的人生,从而映照出了一份明德惟馨的仁者情怀。他就是宜兴市张渚镇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好人贾林康。
热心公益 大爱无疆
这个山镇老人用自己的博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贾林康,生于1940年,1963年常州医专毕业后到宜兴市张渚人民医院工作,1989年兼任宜兴市张渚红十字会秘书长,2000年退休后继续担任镇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他把奉献公益当做自己的终生事业,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百灵鸟”呼唤并传播人们心中的爱心。
贾林康今年80岁了,从1989年开始从事红十字工作至今已30年。“三十年如一日风华如初,看未来献爱心夕阳似火”,他以一片大爱之心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和谐中国2008十大影响力人物”“助人为乐中国好人”“中国公益事业十大功德人物”“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爱国公益人物”等等。2018年,贾林康的先进事迹被载入《世界名人录》。2019年入选《荣耀中华 璀璨中国人建国70周年礼赞》封面人物。
贫困孤儿的“亲爹爹”
贾林康先后培养了18个孤儿,镇红十字会那间小小的办公室就成了孤儿的“家”。1989年寒冬,当时张渚派出所领导找到贾林康,希望红十字会给失足孤儿卜某筹集一些医药费,贾林康立即帮助卜某联系转院,将卜某从死神身边拉了回来。贾林康还多次前往监狱探望卜某,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卜某回归社会后在贾林康的帮助下,自己创业并有所成。 张渚镇南门村孪生孤儿姐妹张媛、张婷,2岁时父母双亡,一直在社会各界帮助下健康成长,后来姐妹两双双以600多分的成绩分别被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录取,贾林康不仅为她俩解决了开学费用,还与所在学校红十字会联系,请他们对张媛、张婷给予帮助。并将一直关心资助姐妹俩完成学业。孤儿余霞出生后被父母遗弃,收养她的好心人后来又意外死亡,她被死者的姐姐从长沙带回抚养。由于死者的姐姐已生育两个子女,不具备收养条件,于是余霞16年成了“黑人”,贾林康不仅一直关心余霞的学习、生活,而且为了解决她的户口问题,多次奔走于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门之间。经过贾林康的不懈努力,让余霞终于拿到了户口本。孤儿郑哲新,退伍回乡后有了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拿出200元交给了贾林康表示要通过红十字会帮助其他困难的人。每当看到这些孤儿长大成人并懂得回报社会,贾林康的脸上就露出欣慰的笑容。
贾林康关心帮助孤儿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现在18名孤儿中许多人已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成为政府公务员,有的当上了人民教师,有的参了军,有的自己创业当上了老板,在孤儿们的心中,红十字会就是他们温暖的家,贾林康就是他们的“亲爹爹”。
侨台工作的“热心人”
贾林康热心侨台工作,多年以来一直义务从事侨台服务事业,侨台眷属有了困难,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台胞周银英,双目失眠,他赶到家中亲自为她过生曰。十几年来,贾林康曾走遍了张渚地区的山山水水,为17位台胞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其中有台湾同胞张培根失散了43年的姐姐,还有台属陈炳文失散在台湾53年的儿子。
寻找一位亲人,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几年前的一个盛夏,贾林康收到了美籍华人钱曾荫先生寄自万里之遥的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地希望帮助他了却深埋了半个多世纪的心愿——寻找母亲的坟地。历时50多载春秋,早已时过境迁,要完成钱先生的夙愿谈何容易。贾林康走街串巷,寻访七八十岁的“老张渚",通过这些老人,获得了一点线索,可当贾林康顶着烈日,一身大汗来到前巷村时,当地人都没有印象,这条模糊的线索断了。暑去秋来,钱先生的母坟依然没有着落,一天贾林康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钱母生前是镇上有名的大生酱厂老板娘,她有一个十分贴心的小保姆,在镇西山凹里的新征村住着,贾林康立即进山,可是这个保姆已故多年,也没有什么后人,线索再一次断了。冬天到了,贾林康又得到了一条信息,说是小保姆生前有一个十分要好的姐妹。贾林康立即找到那户人家,得悉来意后,小保姆的那位朋友也被他那股劲头打动了,随即把贾林康带到了十多里开外的西山荷花塘,并准确地找到了钱母的坟地,贾林康立即取出相机,把坟地周围的草草木木、山山水水拍了下来,寄给了钱曾荫。历经三个季节的寻访,钱先生了却心愿,贾林康心里更甜。
在政府支持下,于2002年创办了全市首个镇级社区侨台服务中心,连续十年每年组织至少两次侨台眷属活动,开展座谈、学习、参观、联谊等丰富的活动并向侨台眷属发放慰问品 ,四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大的灾害发生后,广大侨台眷属纷纷自发要求捐款,表达他们的一份爱心。贾林康还经常走访看完侨台眷属,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真切希望他们转告海外亲人家乡的发展变化,希望海外侨胞、台湾同胞能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少数民族的“娘家人”
张渚现有少数民族12个,少数民族人士70余人。为了体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团结,贾林康在张渚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全省成立了首个少数民族社区服务中心,整合社会资源努力为少数民族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维权保障、就业创业帮扶、助学帮困等服务。回族少年马海云是跟随父母从甘肃来到张渚的。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来之前,他只断断续续地上过两年学,而且生活的担子过早地落在他稚嫩的肩膀上。同龄的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时,他却只能在父母开的拉面馆里帮忙,懂事的他怕增加父母的负担,对上学的事只字不提。贾林康获悉情况后,不仅上门走访并送去慰问金,还多方奔走为马海云找到一个能够长期结对资助他的组织,为他奔波联系学校就读。
回族小女孩乐乐,因意外严重烫伤,住院治疗。小乐乐的伤情牵动着张渚的少数民族同胞的心,他们纷纷找到张渚少数民族服务中心要求捐款,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心意帮助小乐乐。在贾林康的呼吁下,张渚红十字会和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在少数民族同胞中开展了募捐活动。张瑞和李荣凤虽然自身家庭条件较为困难,但她俩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还当起了“联络员”,跑前跑后张罗捐款、慰问等事宜。家住张渚芙蓉村的彝族女子杨洪芬在宜城开服装店,得知消息后专程赶回张渚,为小乐乐献上了爱心。短短一天时间,就有藏、回、苗、布衣、彝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十多位同胞为小乐乐捐了款。每年中秋、春节贾林康都要组织少数民族人士开展联谊活动,为他们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让他们感受到张渚这个“第二故乡”的温暖。
现在,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已成为少数民族同胞公认的“娘家”,贾林康也已成为张渚少数民族人士信赖的“娘家人”。
爱心精神的“传播者”
贾林康始终把公益事业当成自己奉献终生的事业。他到处奔波、呼吁,广泛搭建平台,发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并通过这些公益举动传播爱心和公益意识。他连续免费举办了23届红十字夏令营,发动爱心人士面对面结对资助贫困学生,受助的贫困学生达2000余人次,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孩子们的心里播撒了爱的种子。郑秀芳是外来民工子弟,父母在善卷打工,两年前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身。此后,郑秀芳姐弟三人只能靠母亲捡破烂过日子,生活非常困难,并面临辍学危险。贾林康对小郑说:“你安心读书,我一定会帮助你的!”一句承诺坚持多年。贾林康的热心、爱心不但唤起了许多人士奉献爱心,也为许多愿意奉献爱心的人架起了播撒爱心的桥梁。2009年12月,张渚金牛水泥厂的陈杏初找到贾林康,希望通过镇红十字会捐助一位家庭困难者。贾林康欣然接受陈杏初的请求,并牵线与西渚镇瘫痪在床的农民杨仕沟挂起钩来。宜兴阳生化工公司的董事长苏南英是一位爱心企业家,长期热心公益事业,为了更好地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她主动找到了贾林康,贾林康为她搭建了奉献爱心的平台,到今年为止,苏南英已连续支持了20年红十字夏令营,先后1000余人次的困难学生受到了资助。
贾林康还在全省首创了残疾人角膜遗体捐献志愿站,目前已有60多名志愿者参与了捐献,现在已成功实施了3例。贾林康还将自己部分退休工资和奖金捐给山西、内蒙、河北等地的特困生,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贾林康还帮助浙江金华的姜老太找到了失散61年的亲人。贾林康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百灵鸟”呼唤人们心中的爱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影响、带动周围的爱心人士共同汇成一片“爱的海洋”。
贾林康的心中一直以雷锋为榜样。他经常说,自己和雷锋是同龄人,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时候,他正好从常州医专毕业来到张渚做了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贾林康在38年从医生涯中凭借着自己的一颗医者仁心和精湛的医术为无数病人解决了痛苦也挽救了许多生命。从事红十字工作后,又凭着一颗爱心努力地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树起了一座大爱丰碑!
中国好人贾林康先生亲自为在香港举办的“建国70周年‘中华魂 香江情’红色文艺走进香港活动上特制纪念品紫砂壶赠送给组委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