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华夏文明,弘扬国学文化”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心《易经》又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而环境风水学的核心思想又来源于《易经》的阴阳哲学思想,阴阳观念则又起源于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物象的观察。风水,古称堪舆、青乌、地理、卜宅、相宅、阴阳等。风水是中国闻名于世的一大文化现象,风水术乃古建筑理论之精华,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自然环境建设的核心文化,是阴阳宅环境规划设计的一门高端学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产物。《葬经》云:“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谓之风水。'《管氏地理指蒙》云:'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界分其域,止其逾越,聚其气而施耳。”
2004年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发布了《健康住宅技术要点》明确指出:“建筑环境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传统风水是东方人居环境审美的艺术,其理论涉及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宇宙星体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民俗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是中国特有的多学科复合交叉的传统文化理论学说。其实,风水文化在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当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是中国民族文化当中极具特色的组成因素,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句话是对人类生态环境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也是构成中国生态环境、人类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文化之一。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建筑环境高级堪舆师张深表示,环境风水学是我们人类认识环境、研究环境,进而了解环境、掌握环境,从而能够科学、合理的解决和协调人类与建筑的一项自然科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