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然:军魂锻就爱心企业家
走进尤溪县诚盛棉纺纸制品有限公司的残疾职工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给产品包装、卷管、封纸,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你看那位,他干活非常认真,设备哪里出了问题,他都能自己动手修好。当初机械设备厂家来培训的时候,也夸他聪明,学得快。生产线交给他负责,我很放心。”车间里,公司创办人余建然指着一位正在修理设备的聋哑职员夸奖道。
公司自创办时起,退役不褪色的余建然就并面向残疾人招聘。目前,公司共有职工32名,其中17名为有轻度肢体残疾人或聋哑人,曾获评福建省福利企业先进单位以及西城镇优秀民营企业。
△余建然在查看纸制纱管产品。
入伍当兵 勤学本领
1962年,余建然出生在尤溪县新阳镇上井村的一户贫苦农家。“小时候,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跟着大人下地干活,然后去上学。一放学就得抓紧跑到地里继续干农活。那时物资匮乏,不种地就得饿肚子。”余建然说。干活间余,他努力读书,立志要走出小山村。
在尤溪县第二中学学习期间,正值一支部队在镇里训练,共计10多天。
“我时常跑去看部队训练。他们攀爬电线杆,三两下就到顶了,身手非常敏捷。而且,时值秋收,他们训练之余还会帮农户干活。”余建然说,“那时,我觉得当兵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我以后也得到军营历练一番。”
1979年毕业后,为了赚钱贴补家用,余建然开始参与修水库、开荒果场和农田等工作。直到1980年冬,18岁时的他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理想,终于如愿踏上了军旅征程。
在部队里,余建然相继当过通信兵、通讯兵、炊事兵和汽车驾驶兵,学了一身的好本领。同时,他还主动打水清扫卫生,积极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因表现良好,他深受领导和战友们的好评,被授予2次连嘉奖、1次做好事标兵,并在入伍期间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1984年,我退伍返乡,正值县里的车队面向退役军人招收驾驶员。我在部队里学到的驾驶技能正好派上用场。”余建然说。
之后,余建然开始到全国各地拉肥料、粮食等物资送到乡镇供销社,到乡镇跑客运……“八九十年代,化肥之类的物资都很紧缺。农忙时节,为了赶时间送货,白天装车,晚上运送,一天就睡四五个小时。”余建然说。
创业有成 奉献社会
在县车队,余建然一干就是20年。随着儿女渐渐长大,家里的经济开销也日渐增大,临近不惑之年,余建然决定创业。
作为“中国革基布名城”,多年来,尤溪县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吸引了各地纺织企业往县内聚集,为上下游纺织行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纸制纱管是纺织业的必需品,生产工艺也比较好学。我想试试。”经各方筹措资金,余建然拿着400万元注册了尤溪县诚盛棉纺纸制品有限公司。
初办工厂时,了解到国家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业有相关扶持政策。4年军旅生活,培养了余建然奉献大爱为人民的情怀,他当即决定响应政府号召,聘请残疾职工。
“赚钱的同时还能帮助残疾人弱势群体,这是做好事,我肯定要支持的。”对于丈夫的决定,妻子陈幼珠表示赞同。
2003年初,在城关镇水南片区,余建然租用了一处占地近400平方米的厂房,购置生产设备,并请了6名残疾职工。
“一开始没有经验,与聋哑职工交流存在困难。后来,我就随身携带纸笔,写给他们看。他们很聪明,一教就会,绝不比正常人差。”为了方便沟通,余建然还买了手语书自学。现场,他展示了几个简单的手势语,笑道:“学会这几个动作,日常沟通是没问题的。”
由于最初采购的生产设备不够先进,使得每道生产工序都得人工操作。尤其是晾晒半成品时,得把产品搬到空地上铺开晾晒,然后再回收。由于货物很重,工人搬运得很辛苦,余建然夫妇就和工人们一起忙碌。每逢寒暑假时,夫妇俩还把两个儿子叫到厂里一起帮忙。
△余建然介绍生产设备。
“工厂刚创办那会,他们夫妻整日灰头土脸地在车间里忙活,和工人一起干苦活、累活,一点没有老板的架子。这么多年来,企业残疾人安置占比数高,流动率低,是目前县内福利企业发展较好的一家民营企业。”尤溪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杨紫英说。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线设备不断提升,原有的场地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2010年,经过多方考核,余建然看中西城镇七尺工业园的区位优势,最终在这里建起新厂房和员工宿舍,占地面积共计15亩。
“这家公司聘请残疾职工时皆签订了劳动合同,缴纳了五险,且安置残疾职工比例高,符合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因此,县税务局也成立了援企助残服务队,深入企业落实安置残疾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尤溪县税务局干部张和银说。
关爱职工 彰显大义
目前,工厂里的生产设备都是直接交给残疾职工管理。通常,男员工负责修理设备、装卸货物,女员工负责包装、装袋等。
△工人在车间忙碌。
“信任是对残疾职工最大的尊重,不要因为他们身体某一部分的缺陷,而怀疑他们的工作能力。要多肯定他们,满足他们自食其力的需求。”多年来,余建然已经掌握了一套与员工相处的经验。
对于残疾职工,妻子陈幼珠也笑着竖起了大拇指:“我们的员工都是顶级得棒!”
除了给予残疾职工工作上的信任与支持,生活中,余建然夫妇更是承担起了大家长、监护人的职责。
因新厂所在的工业园区远离镇区,没有公交车。为了方便管理,照顾残疾职工,余建然把家从西城镇镇区搬到了工厂,从此以厂为家,与员工们同吃同住。
“半夜三更,若有员工生病了,我们得开车把人送到医院;下班后,他们出去玩,就嘱托不要喝酒,注意安全;遇到聋哑夫妻闹矛盾了,还得去安抚双方的情绪。”余建然动情地说道,“自公司创办起,我没有辞退过一个员工。这10多年来,我们每天一起干活,一起吃饭,这些残疾职工比我的孩子还亲。”
余建然夫妇对员工们的照顾,残疾职工家属都看在眼里。“我儿子在这个工厂干了10多年,每个月能赚四五千元。以前,因为不会说话,他都找不到工作。余总心善,不嫌弃他,不仅给安排工作,吃住也安排得好好的。”家属吴大爷已经70多岁了,为了表示感谢,逢年过节时,他时常会带上自己种的青菜等农产品,送到厂里给余建然夫妇品尝。
除了创办福利企业,余建然还积极参加家乡上井村的公益活动,如筹办教育基金以鼓励孩子上学,为困难家庭提供资金补助等。
(尤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肖丹 肖丽萍 文/图)
① 如需文章中插入视频,请在备注栏中说明
② 文档内容上传后,请检查下内容是否无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