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昊安
随着“德国工业4.0”在全球的风靡以及《中国制造2025》如火如荼地推进,数字化在制造领域的运用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与核心动力。近几年来,在智能制造领域活跃着一位年轻有为企业管理者,他就是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市场份额最大的S集团工业软件的中国区总监Ju Sa,他管理S集团工业软件公司不仅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骄人业绩,他还参与了《中国制造2025》行业标准的建立,以西门子工业软件技术为蓝本,制定行业准入标准,促成了多个与政府以及与高校合作的项目,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产业决策和高校的人才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启动了S集团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课题研究项目,该项目由Ju Sa主导,重点研究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学科专业与教学课程建设。Ju Sa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运用创新型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方法论,面向不同培养对象和阶段的教学课程资源研究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Ju Sa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职业”技能需求为导向,研究“虚实融合”的人才实训创新模,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培养模式;他还创造性的开展了数字化双胞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区块链、边缘计算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服务研究。
此项目结合S工业集团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能源、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先进数字化技术优势,在重点区域开展调研,推动产教的融合发展。此项目也让Ju Sa获得了更多与政府合作的经验,为其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上拓展了经验,为培养适应我国数字化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Ju Sa结合数字化技术与地方产业特点、院校专业等优势,推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工业、交通、能源、医疗、教育等领域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中国目前已跻身制造业大国,同时又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由于商品供应大大增加,导致消费者的选择性呈几何倍数增长;商品数量的增长,也激活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大规模定制、订单预售等方式已经开始广泛出现,对传统的大批量生产产生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制造2025》标准的出台,可以通过互联网+制造从而改变产业的组织方式,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改变企业经营的商业模式,加速形成新的企业和用户关系。
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制造2025》很神秘,但在Ju Sa先看来,《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不得不走的战略,因此当他被选入参与中国制造2025的行业标准的建立时,首先在脑子里萦绕的问题是在企业的工业智造推进方面,什么样的软件能够帮助企业工程师、工人提升效率、减少成本,从而推动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在与政府合作的方面,Ju Sa预见性地提出:伴随着服务型制造、创新制造的发展,如果我国工业系统能够结合国家政策、发挥企业优势,制定适合自己的中国制造2025目标体系,积极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管理挑战,那么同样可以在这场博弈中获得成功。
这一轮新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互联网和工业的深度融合。大国在新工业革命中最有竞争力的就是创新。所以我们更要学习其发挥互联网优势,从顶层的信息端加速,到底层的物理端的打通的逻辑,在中国范围内大大促进信息和物理的融合。关注设备的互联、数据的分析,以及在大数据基础上对业务的洞察和模式的分析,对传统的工业进行物联网式的互联互通。Ju Sa在推动中国工业智造的进程中,能够响应市场需求,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用智能化、数字化的运行方式使得企业生产、营销的最前线,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作为当前数字化领域的领跑者,在工业化进程的道路上,作为西门子工业软件中国区的负责人,Ju Sa希望通过《中国制造2025》协助中国制造业企业加速“工业4.0”数字化转型,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大协同、大融合,共同携手迈入智能制造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