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政策是一种政府要求中央银行对超额准备金收取利息的政策,是政府管理金融市场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因为当利率降低时,银行存有资金成本增加,负利率政策会鼓励商业银行提出放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鼓励银行向民间发出贷款,负利率政策通常是央行对龟速经济成长、通货紧缩或去杠杆化等的应对手段。
1930年,经济学家费雪曾指出,若银行持有民众的资金时没有任何储存成本,且花现金买商品没有任何额外花费,则该名目利率应为正。反之,如果持有现金有储存成本,例如将现金放在银行保险箱要交保管费用,则此时存款在银行不但无法产生收益,还会被收取保管费用;存在银行中的资产会随时间减少,利率就可称为“负”。
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央行通常会以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但是直到20世纪后期为止,一般都认为利率不可能会低于零。因为在传统观念里,认为一旦发生负利率,商业银行为避免为存款付出“保管费”,就会马上从央行提出所有准备金,导致利率失去意义。
但面对日本通货紧缩日益严重、经济发展受阻的情况,日本央行于2016年开始执行负利率。
以下是截至2019年4月的各国利率情况,其中红色为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经济体、紫色为实施零利率政策的经济体、灰色为实施正利率政策的经济体。
(责任编辑:admin)